第一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1.张志勇点评学前教育工作特点和成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点评学前教育工作特点和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的科学道路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作为地方学前教育曾经的管理者和研究者,特别是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卓越成就的见证者,总结概括这十年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我有以下四点深刻的体会: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核心力量
我国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制度力量。十年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党中央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先后就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一系列战略决策,特别是2018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公益普惠是根本方向
十年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严峻,加快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事实上,所谓“入园难”是“入公办园难”,各地公办教育资源短缺,“入园贵”是“入优质民办园贵”。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治本之策是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坚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坚持大力发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促进了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大发展。
三、计划引领是不竭动力
在基础教育大格局中,国家坚持学前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持续启动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实施了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是推动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的战略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这其中,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抓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带动地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扩资源,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园,强化城镇小区普惠性幼儿园配套建设,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农村集体办园;三是强队伍,出台加快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
四、科学发展是永恒追求
人民群众不但需要“有园上”,更要求“上好园”。十年来,学前教育大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扩大和入园率提高上,更体现在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上。十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教育的事情必须尊重规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多个治理行动的开展、持续多年的科学育儿知识宣传等工作,都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作出来的,也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的,这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十年砥砺奋进,学前教育以优异的成绩、崭新的面貌迎接二十大。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学前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在实施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已经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系统举措,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学前教育工作者保持工作热情不减、投入力度不降,持续攻坚,着力补齐资源与师资机制短板,为适龄幼儿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2.张志勇答封面新闻记者问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教育部最近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社会上关注度非常高。能否介绍一下下一步在贯彻落实方面有什么考虑?孩子们目前是有园上了,下一步如何推动来上好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张志勇:
刚才司长已经介绍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88.1%,实现了学前教育的基本普及。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在解决学前教育的公平和质量这一对矛盾上,固然要继续扩大学前教育的机会供给,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转向高质量的发展。如何来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我想有四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继续强化资源的供给。这里的资源供给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城镇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我们必须要满足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继续推进,许多儿童随着父母到城里入园。另外一头,我们要高度重视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是我们要强化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办园条件的改善。
第二,我们在教育投入上,学前教育政府投入长期是不足的,我们要完善中央和地方的投入体制,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我们要通过增加财政支持,来为教师提高待遇、吸引更多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和进一步提高办园条件提供保障。
第三,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强化制度供给,特别呼唤中央和地方编制部门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标准,健全幼儿教师配备的制度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从事学前教育。
第四,在内涵发展上,要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保教改革的力度,注重通过专业引领,推进幼儿园活动化、游戏化课程的实施,强化幼小科学衔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