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教育评价改革峰会在重庆举办。本次峰会由民进重庆市委会、九龙坡区政府、重庆市教育学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
首届教育评价改革峰会在重庆谢家湾小学举行(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本次峰会的主题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主席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蔡达峰代表民进中央对峰会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峰会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和有关方面对此次峰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蔡达峰指出,教育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百年大计,必须保证方向和质量,必须及时开展评价,自觉接受评价,引导学生、教师、学校、党政部门和全社会的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有高标准、高水平的教育评价,就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本次峰会的主题“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育评价改革”,既是新技术运用的课题,也是教育质量研究的课题。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本次峰会为契机,共同探讨、奉献智慧、凝聚共识、推动实践,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民进将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参政党成员的作用,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主持主旨报告,并在大会闭幕环节作了题为《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学术报告(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朱旭东教授作主旨报告(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朱旭东教授作《论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发展的双重评价》为题的主旨报告,报告结合《总体方案》梳理了党的教育方针,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发展的双重评价体系。朱旭东建议,解决教育评价必须面对逻辑不一致的若干关系;尽快达成相关概念内涵共识;研制儿童全满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的指标体系;调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成立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发展的评价管理办公室,负责双重教育评价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周傲英谈数据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在《数据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题的主旨报告中,阐述了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发展、新科学第四范式等内容,提出数据是新能源、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而数据是教育变革的动力。他认为,利用技术采集真实数据,形成闭环,然后推己及人实现数据赋能教育的目的。数据驱动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科学范式,反之教育评价会引领和加速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光礼作主旨报告(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光礼教授则以《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为题,从治理体系角度深入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周光礼提出,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问题导向、科学有效、统筹兼顾、中国特色等五大原则,从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大领域入手。他还分享了中国学生智慧评价、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幼儿园监测目标及任务、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目标及任务等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实机制案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江净帆教授作主旨报告(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江净帆作了题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意义》的主旨报告,她认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解决评价指标单一化的矛盾,破除“五唯”回归教育初心。江净帆提出,一切的评价改革都要以人为中心,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发展趋势应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分类培养,突出教学实绩,强化学生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分享对话评价的智慧(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对话评价: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主旨报告中,结合谢家湾小学的实际案例,分享了谢家湾小学对话评价的共识、路径和成效。她表示,在谢家湾小学,评价如影随形,时时处处都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它轻数字工具,重内在动机。她认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最后一公里在学校,发展是评价的目的,也是对评价的评价。谢家湾小学通过强化促进发展的评价目标,确定全面生态的评价维度,整合多元民主的评价主体,运用绿色交互的评价工具,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本次峰会设置两个分论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上海、重庆、浙江、江苏、吉林、广东、四川等全国各省市教育督导、科研、评价、考试机构及学校等3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驱动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教育评价改革的未来趋势与国际走向”“新发展阶段教育评价改革的问题与挑战”“‘五育’评价营造教育良好生态”“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等命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