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两会声音

所在位置: 首页» 两会声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青年学习2024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6     浏览量: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优秀青年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并分享心得体会。


重视国家教育文化安全

6d6ad0ad48e9449cc8c9e40be71b255.jpg

李芳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2024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生动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决心与智慧。

作为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增强信心底气、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上,树立风险意识与底线思维,正视我国教育文化安全所面临的诸如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上升、意识形态渗透等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持续开展我国教育文化安全体系的相关研究。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从维护国家教育文化安全的高度,尊重教育规律,增强育人实效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并辐射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注重乡村教育发展

880b724bf58f5e18ec9b2ed4de23c1d.jpg

孔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字字不离发展,句句浸透民生。跟去年相比,今年报告的工作任务新增了两条,即第二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第八项“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科教兴国将以往报告分散论述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个问题综合在一起,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和一体化推进的决心。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基础在于教育,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放在首位。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短板在乡村,未来必须借助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契机,加快推动乡村教育振兴。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要承认城乡教育差异,将差异转变为优势,围绕乡村优势资源,开展乡土教育、在地化教育,以乡村教育带动乡村振兴。

以数字力量推动教育现代化

0bd40843f2133fec865af532136b056.jpg

蒋艳双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也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学青年学者,我深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恰逢今年是落实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围绕自身工作,我有两点感想:一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挺膺担当,充分挖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教育领域的潜力,不断创新和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二是通过建设与应用国家高端智库教育数据中心,高质量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和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教育发展新模式。


以美育教育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4a6928b3bec067caaf48ba07f798900.jpg

王海云

政府工作报告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都强调了教育、科技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研究领域,我认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美育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美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提升国家教育质量、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化美育教育,结合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适合未来教育理念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建立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美育教育的发展而言,意味着不仅要注重学生美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fa1f6050a581186fb609a2410082996.jpg

裴怡来

我在学习了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北京师范大学党代会精神后,感悟良多,尤其是我国现代化产业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科技创新实现的新突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这进一步凸显了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视,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人才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更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支撑,其中,拔尖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与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复杂工程及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培养、使用,为拔尖创新储备人才的成长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