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代会权威解读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改革发展共识、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师大新闻”栏目开设“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权威解读”专题,围绕学校推进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和师生校友关心的热点问题,邀请校领导进行权威解读,以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为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期解读人
校党委书记 程建平
问题一 请您结合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谈谈学校在“一张蓝图绘到底”方面的战略布局。
关于“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主要想谈两个方面,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路径。
在办学定位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体力量。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办学定位,学校党委经过审慎研究,在第十四次党代会坚持延续了这一办学定位。这几年,“高峰引领、高原支撑”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学校发起“志远计划”“强师工程”等举措,升格为国家“优师计划”;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教师教育引领作用充分彰显;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这些都印证了我们坚持的办学定位是正确的,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
在办学路径上:资源尤其是空间资源是长期制约北师大发展的瓶颈。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开拓“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第十四次党代会深化形成“两校区五校园”办学布局。这几年,学校顶住疫情压力,统揽多方资源,珠海校区、昌平G区校园和育荣校园等增量空间启用,为我们增加招生规模,改善实验科研、办学条件等提供了硬件保障,为学校办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办学定位和办学路径的指引下,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出了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科研、党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部署。我们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战略工程,力争以理论、机制、实践等多层面的探索创新,支撑教育强国全局性战略的落实。
办好教育事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规划的蓝图,关系学校未来发展大计和师生福祉,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好贯彻执行,善作善成、久久为功。
问题二 党代会报告提出,办好北京师范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做到“六个坚持”,请谈谈您的看法。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通过系统总结,凝练形成“六个坚持”的经验,这也是学校办学的重要遵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把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为中国教育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和高质量对策,作为师范院校的“国之大者”。坚持改革创新,摒弃不合时宜的路径依赖,解放思想,打通制约发展的堵点卡点,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坚持攻坚克难,困难是分水岭,闯过去才有新天地。过去几年,学校党委带领师生员工迎难而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未来,我们也要对办学顽疾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坚持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同时坚持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北师大下定决心要攀登教师教育的“珠穆朗玛峰”,怎么登、从哪条线登,我们根据学校情况创新性谋划、创造性落实。坚持以师生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师生最关心的问题,激发干事创业力量。
“六个坚持”是学校党委在办学过程中凝结而成的奋斗指南,我们要长期坚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
问题三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如何理解“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办学定位的新内涵?北师大如何扛起联结“基础教育基点”和“高等教育龙头”的双重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布局。我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关系可以比作大树。基础教育是树根,高等教育是树干,通过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是树枝,科技就是树枝上结出的花、叶和果实。北师大是师范院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天然联结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我们发挥龙头、基点的双重作用,既要坚持“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办学定位不动摇,又要在新时代不断为其注入新内涵。
强化教师教育领先地位,强化主责主业。教师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专业或学科,而是涵盖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教育系统,需要因时因势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照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新要求,我们调研发现,教师培养的“营养谱系”中还需要补上一种“微量元素”,即创新素养。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探索在传统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技术和工程学科。比如,学校正在珠海校区筹建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将信息技术视作基础学科来建设,通过强化学生的工程训练、信息素养,为未来教师补上创新能力的“短板”,从而培养造就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素养的下一代。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问题的引领性研究,如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如何科学配置全国教师资源等,发挥北师大教师教育排头兵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育良师、谋战略、出实招。
在“综合性、研究型”方面下功夫,推动内涵发展。强化现有学科与教育的交叉,既围绕教师教育,发展好服务支撑现代化和高水平教师教育的学科群,做好“综合性”学科布局;也要以“研究型”为目标,以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为抓手,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当前,学校与国内多个大院大所、高新企业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科研创新,也顺应了社会对培养一流人才范式创新的要求。
问题四 党代会报告将“强师工程”列为学校五大战略工程之首,请您谈谈如何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要做到“均衡化”、一方面要“高质量”,这也是“强师工程”的两个发力点。
我国教师数量总体充足,但存在结构性短缺、区域性失衡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更加突出。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北师大近年来一直高举的目标。自2020年起,我们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系统实施“强师工程”,目前已通过“志远计划”“优师计划”等,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了近2000名师范生。今年6月,首届140多名“志远计划”师范毕业生将奔赴52个脱贫县的中小学校就业。我们相信,这批新时代的青年“逆行者”,将为基层县乡送去教育振兴的“火种”。
在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以“强师工程”助推中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北师大路径。不仅要在教育发达地区开展教育前沿改革探索,也要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培养能够反哺家乡的复合人才,带动解决区域城乡的教育差距、产业差距和发展差距。我们还将在“强师工程”的体系下,构建全国师范院校共同体,以教育的连锁帮扶,打通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神经末梢”,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按照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学校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强师工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强师工程办公室的统筹作用,创新各项工作机制,力争取得更大成效。二是提质增效。落实《深入实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行动方案》,加大“四有”好老师定向培养力度;坚持精准培训和评价把脉并重,推进“百千万计划”,推广“强师在线”,扩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覆盖面;建设县域“强师工程服务站”,加强校企、校地和校际合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大合力。三是营造风尚。发布“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讲好优秀的基层教师故事,带动更多学子教育报国,让“四有”好老师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问题五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全民素养教育工程”,请您谈谈如何以高质量教育供给,服务全民综合素质提升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首要是全体中国人的现代化,这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我认为,教育要同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突破“竹竿的上限”,培养各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另一个是抬高“底部和下限”,修补国民素质的短板,培育现代公民。后者也是难啃的硬骨头,周期长、涉及面广、显效慢,但正因如此,北师大更加责无旁贷。为此,学校党委提出实施“全民素养教育工程”,探索建立全龄段、全谱系的高质量教育供给服务,助力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和国家人口高质量发展。
具体从学校教育、全民教育、重构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布局。如系统研究儿童青少年学习规律、脑智发育规律,构建大中小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立老年科学研究中心,开展老龄问题综合性研究;开发国民通识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完善辐射未来各层次教育的学习资源体系;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等,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文章来源:https://news.bnu.edu.cn/zx/ztxw/bjsfdxdsscddhbgqwjd/4cde80f7db224a918b5d7ff9640cb00a.htm